2022年6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即“20+8”产业集群新政。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即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即8大未来产业。
针对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20份培育发展行动计划、《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简称《未来产业计划》),以及《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共同构成了23份文件,对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未来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园区做了系统谋划。
《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以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东部滨海国际生物谷、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和深圳国家高新区南山园区、坪山园区、宝安园区、龙岗园区、龙华园区作为未来产业“6+5”核心承载区,重点布局未来产业。
《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提出按照集中连片、产住分离的原则,在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盐田、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等8个区合理划定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其中宝安区(含前海)4个、龙岗区3个、龙华区3个、坪山区3个、光明区4个、盐田区和大鹏新区合建1个、深汕特别合作区2个,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系统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突出先进制造业主体地位,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打造产业集群。
该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
网络与通信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智能终端产业、
智能传感器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现代时尚产业、
工业母机产业、智能机器人产业、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精密仪器设备产业、
新能源产业、安全节能环保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
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大健康产业、海洋产业。
该8大未来产业为:
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
未来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性力量,具有显著“先发优势”,目前发展规模相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仍有相当的差距,但未来有望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
根据《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
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等四个未来产业,处于扩张期,已初具规模,5至10年内有望实现倍数级增长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四个未来产业,处于孕育期,规模较小,10至15年内有望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坚力量。
深圳各区布局
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大未来产业,在深圳各区的重点布局为:
宝安区17+2;南山区14+7;福田区8+3;
罗湖区7+1;盐田区5+3;光明区8+5;
龙华区11+4;龙岗区11+2;坪山区9+2;
大鹏新区4+3;深汕特别合作区5
此外,光明区为1285.33亿,坪山区为910.6亿(2022年突破千亿),盐田区760.49亿,大鹏新区370.35亿,深汕特别合作区为70.91亿
以上可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最多的,依次为:宝安、南山、龙华/龙岗、坪山、光明/福田、罗湖、盐田/深汕、大鹏; 在未来产业布局最多的,依次为:南山、光明、龙华、福田/盐田/大鹏、宝安/坪山/龙岗、罗湖 |
|宝安区17+2
宝安区是深圳人口吸引力最大、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城区,同时宝安还拥有67.9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占全市1/4,是深圳“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工业基本盘。
在2022年最新发布的各类榜单上,宝安已跃升至创新百强区榜单第二、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榜单第三、工业百强区榜单第四、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第五。
2021年宝安新增上市企业总数位居全市第一,目前已拥有上市企业69家、总量居全市第三。榜单背后,是宝安的“硬实力”。
宝安区拥有市场主体88万家,其中企业数量近50万家,均占全市1/5,规上工业企业近5000家,占全市2/5。企业存量和增量规模领跑全深圳。有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承载着超7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6年位居全国区县第一。
同时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5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0家,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94家,三项数据分别位居全国区县第一、全省区县第一和深圳各区第一。
当前,宝安区产值或营业收入接近或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已经达到4个,分别为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
同时,宝安区布局4个先进制造业园区,重点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网络与通信、超高清视频显示、工业母机、精密仪器设备、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等产业集群。
宝安区1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网络与通信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
智能终端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数字创意产业、
现代时尚产业、工业母机产业、智能机器人产业、
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精密仪器设备产业、新能源产业、
安全节能环保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大健康产业、海洋产业
宝安区2大未来产业:
空天技术、深地深海
|南山区14+7
南山是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正依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鹏城实验室、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圳高新区等战略科技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创造策源地、科技创新辐射地。
南山区1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网络与通信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
智能终端产业、智能传感器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
数字创意产业、现代时尚产业、智能机器人产业、
精密仪器设备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端医疗器械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海洋产业
南山区7大未来产业:
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
|福田区8+3
目前,福田区已启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深港国际科技园(广田国际中心)、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湾区国际金融科技城、国际量子研究中心5个科技园区,与已经开放的华强北5G应用体验街区共同形成“五园一街”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
福田区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智能终端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数字创意产业、
现代时尚产业、智能机器人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
福田区3大未来产业:
区块链、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信息
|罗湖区7+1
福田区通过打造“一主”总部经济主廊道,强化国际消费服务核心区、文化生态休闲区“两区”功能组团新特色,塑造深港口岸经济带、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大梧桐新兴产业带“三带”产业发展新引擎,形成宜商、宜居、宜业的“一主两区三带”产业发展格局。
罗湖区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智能终端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数字创意产业、
现代时尚产业、安全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大健康产业
罗湖区1大未来产业:
区块链
|盐田区5+3
作为五大特色园区之一,盐田临港产业带园区将重点布局发展海洋经济、高端医疗器械和大健康等产业集群相关的研发制造环节,打造极具山海特色的绿色生态湾区、大湾区海洋新兴产业高地及比肩全球高度的生命科学示范基地。
盐田区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数字创意产业、现代时尚产业、高端医疗器械产业、
大健康产业、海洋产业
盐田区3大未来产业:
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深地深海
|坪山区9+2
目前,坪山区按照“一产业、两规划、两政策”要求,围绕“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等3大先进制造业园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向东辐射的重要门户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坪山被深圳市委市政府定位为深圳东部中心、深圳国家高新区核心园区、深圳未来产业试验区,拥有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5块国家级“金字招牌”。是全市产业空间储备最大、集中连片区域最多的区域,产业空间优势突出。2022年,坪山全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千亿元大关。
坪山区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智能终端产业、现代时尚产业、
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
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大健康产业
坪山区2大未来产业:
细胞与基因、脑科学与类脑智能
|光明区8+5
光明区立足产业基础,结合光明科学城研究方向,明确重点建设“8+5”产业集群。其中,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2021年实现工业产值约920亿元,产值规模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三。光明区未来将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器件、面板生产、终端制造和应用等领域,争取到2025年产值规模突破1400亿元,占全市总规模的30%左右。
同时,光明区规划打造凤凰、马田、玉塘、公明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
光明区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智能传感器产业、现代时尚产业、精密仪器设备产业、
安全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生物医药产业
光明区5大未来产业:
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区块链、
量子信息、可见光通信
|龙华区11+4
作为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深圳市“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核心基地”,龙华区已初步形成以产业应用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基础软硬件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位居重点产业链第一。
在全市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中,龙华区有3个。目前,已形成以富士康龙华科技园为“一极”,鹭湖片区、九龙山智能科技城、观澜片区等区域为“一带”的“一极一带”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区。其中,华为产业项目在2021年落地九龙山,并将在相应的产业地块上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
龙华区11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网络与通信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智能终端产业、
智能传感器产业、现代时尚产业、工业母机产业、
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精密仪器设备产业、新能源产业、
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高端医疗器械产业
龙华区4大未来产业:
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
|龙岗区11+2
目前,龙岗已经形成了“IT(电子信息)+BT(生物医药)+低碳”三大产业集群,其中IT产业的实力尤为出众。2020年,龙岗区正式与华为签署《深圳市龙岗区工业互联网和鲲鹏生态合作协议》,从共建平台、鲲鹏产业等方面全方位合作。
此外,龙岗区高标准打造东、中、西3大先进制造业园区。
龙岗区11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网络与通信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
智能终端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数字创意产业、
现代时尚产业、新能源产业、安全节能环保产业、
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
龙岗区2大未来产业:
细胞与基因、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
|大鹏新区4+3
大鹏新区“十四五”发展目标定位为“三区一基地”,即全球海洋产业创新集中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疗先锋区、国家级滨海新能源产业基地、东部滨海特色数字经济应用体验区。
大鹏新区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大健康产业、海洋产业
大鹏新区3大未来产业:
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深地深海
|深汕特别合作区5
深汕特别合作区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智能机器人产业、安全节能环保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新材料产业、海洋产业
附:
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包括:
1.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
推动固网通信、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协同发展,加强网络通信芯片、关键元器件与模组等技术攻关,建设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重大创新载体,启动前沿技术储备,加强行业标准研制,支持南山、宝安、龙岗、龙华等区建设集聚区,打造全球网络与通信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和“双千兆”、全光网标杆城市。
2.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加快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链,开展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软件、半导体材料、高端芯片和专用芯片设计技术攻关,推进12英寸芯片生产线、第三代半导体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福田、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等区建设集聚区,打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人才汇聚地、创新策源地。
3.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
推动新型显示器件、面板生产、终端制造和应用等领域协同发展,着力突破4K/8K视频采集器件与设备、显示面板工艺与技术、核心基础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依托南山、宝安、龙岗、光明等区打造全链条产业创新区和全场景“AI+5G+8K”应用示范先行区,努力建设全球领先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
4.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围绕智能手机、个人电脑、VR/AR、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车机、智能家电等智能终端产品,打造从关键核心元器件到高端整机品牌的完整产业链,加快应用软件、核心器件等关键技术突破,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向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等区集聚发展,打造全球手机及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高地。
5.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聚焦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环节,加快新型传感器材料、CMOS-MEMS集成技术、先进封装工艺等核心技术攻关,建设MEMS中试线、MEMS传感器产业基地,丰富智能传感器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慧城市等领域应用场景,支持南山、龙华、光明等区建设集聚区,打造全要素完备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6.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
推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套件、低代码开发平台等关键性基础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等工具软件实现源头创新,加大基础共性标准、应用示范标准研制及推广力度,实施开源生态孵化工程,推进软件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依托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等区建设集聚区,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软件名城。
7.数字创意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数字文化装备、影视制作、动漫游戏等细分产业,塑造一批优质数字内容原创作品和IP,高标准建成一批数字创意孵化和服务平台,加快数字创意与文化旅游产品以及教育等公共服务融合融通,支持福田、罗湖、盐田、南山、宝安、龙岗等区建设数字创意产业集群,构建“一核、一廊、多中心”的数字创意产业布局,打造全国数字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标杆。
8.现代时尚产业集群。
推动服装、家具、黄金珠宝、钟表等优势传统产业时尚化、品牌化升级,加强服装功能面料、家具智能芯片、钟表机心等技术攻关,建设时尚产业互联网平台和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培育若干国际知名展会,支持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华等区,以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建设集聚区,打造新兴时尚产业高地、国际时尚消费中心城市、国际会展之都。
9.工业母机产业集群。
聚焦数控机床、锂电池制造装备、半导体制造装备、显示面板制造装备等重点领域,突破主轴、丝杠导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加强装备数字化技术攻关,建设新型显示技术智能装备总部基地、集成电路检测装备研发及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支持宝安、龙华等区建设集聚区,增强工业母机对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支撑能力。
10.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船)等领域,突破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集成应用技术,扩展智能机器人在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应用场景,依托福田、南山、宝安、深汕等区及前海建设集聚区,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高端制造、集成应用示范区。
11.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高功率超快激光器与装备、增材制造装备与系统等行业,提高特种光纤、高功率光栅、高功率激光芯片、高性能激光器等上游材料和器件国产化率,开展专用特色装备技术攻关,建设光电光纤激光总部及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支持宝安、龙华、坪山等区及前海建设集聚区,巩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竞争优势。
12.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
围绕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科学测试分析仪器等领域,提高探测器、传感器、高端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关键零部件和产品创新能力,建设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先进测试与高端仪器研究平台等重大创新载体,支持南山、宝安、龙华、光明等区建设集聚区,提高精密仪器制造国产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水平。
13.新能源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智能电网、分布式光伏、氢能、海上风电等细分产业,加强高效燃气轮机、高能量密度储能、燃料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虚拟电厂落地,加快综合能源补给设施建设,依托龙华、龙岗等区推进数字能源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低碳城和求雨岭氢能产业园等建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
14.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提升监测预警技术装备、应急处置救援技术装备、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先进环保装备等行业发展水平,加强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安全节能环保服务业,健全安全应急物资生产保供体系和绿色生产消费体系,支持罗湖、宝安、龙岗、龙华、光明、深汕等区建设集聚区,为建设韧性城市提供坚实保障。
15.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智能感知系统、车载计算平台、车用无线通信、云服务终端、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快速充电设施等细分领域,突破感知设备、线控底盘、智能驾驶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建设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深汕汽车工业园等重点项目,依托南山、坪山、深汕等区建设集聚区,引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6.新材料产业集群。
推动新材料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分子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推进高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超高模量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工程化项目建设,支持罗湖、宝安、龙岗、光明、深汕等区建设集聚区,建成新材料创新中心和技术转化中心。
17.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发展新型医学影像、生命监测与生命支持、高端植介入产品等细分领域,突破高端影像系统、手术机器人、新型体外诊断设备、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等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充分发挥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作用,支持南山、龙华、坪山、光明等区建设集聚区,推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18.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支持化学创新药、全新剂型及高端制剂、现代中药、先进制药设备以及数字化医疗等领域发展,推动新型基因治疗载体研发、工程细胞构建、抗体工程优化、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等瓶颈技术突破,加快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园区等项目建设,支持坪山、南山、福田、龙岗、光明和大鹏等区创建产业集聚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产业发展新亮点。
19.大健康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精准医疗、康复养老、现代农产品、医疗美容、化妆品等行业,扩大健康产品高质量供给,加强再生医美材料、康复器具、种质资源与基因发掘、精准药物开发等技术攻关,建设精准营养研发与应用平台、健康设备计量测试平台等创新平台,支持罗湖、盐田、宝安、坪山、大鹏等区建设集聚区,促进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20.海洋产业集群。
巩固提升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能源与矿产业、海洋渔业等产业优势,培育壮大海洋工程和装备业、海洋电子信息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推进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大项目建设,以深圳西部海岸-东部海岸-深汕合作区为主轴,构建“一轴贯通、多区联动”海洋产业区域协同格局,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8大未来产业,包括:
1.合成生物。
重点发展合成生物底层技术、定量合成生物技术、生物创制等领域,加快突破人工噬菌体、人工肿瘤治疗等创制关键技术,推进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合成生物学研发基地与产业创新中心。
2.区块链。
重点发展底层平台技术、区块链+金融、区块链+智能制造、区块链+供应链等领域,推动在技术框架、测评体系、应用规范、跨链互操作等领域形成一批技术标准和规范,打造区块链创新引领区。
3.细胞与基因。
重点发展细胞技术、基因技术、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生物育种技术等领域,完善细胞和基因药品审批机制、监管体系、临床试验激励机制、应用推广机制,加快建设细胞与基因产业先导区。
4.空天技术。
重点发展空天信息技术、先进遥感技术、导航定位技术、空天装备制造等领域,推动航空航天材料及部件、无人机、卫星等技术创新,规划建设国内领先的空天技术产业研发与制造基地。
5.脑科学与类脑智能。
重点发展脑图谱技术、脑诊治技术、类脑智能等领域,开展类脑算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推进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抢占脑科学领域发展制高点。
6.深地深海。
重点发展深地矿产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深海高端装备、深海智能感知、深海信息等领域,推进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大学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深地深海科技创新高地。
7.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
重点发展可见光通信技术、光计算技术等领域,推动建立可见光通信标准化体系,布局一批高价值专利,促进可见光通信技术与光计算技术的应用示范,培育可见光通信技术与应用创新产业集群。
8.量子信息。
重点发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领域,建设一流研发平台、开源平台和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在量子操作系统、量子云计算、含噪声中等规模量子处理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